王耀庆丨职人访谈录
日本特辑·第三集
王耀庆×登谷良一×番匠佐津纪
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
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
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海
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职人访谈录】王耀庆x登谷良一x番匠佐津纪 正片
https://v.qq.com/x/page/n0610wtporj.html
在上期推送中,小签为大家介绍了海女这一职业,那么今天就来说说另一位职人登谷良一所从事的扬滨式制盐。
扬滨式主要区别于入滨式,这两种传统的制盐技法都是利用沙子来收集盐浓度较高的盐水,进一步煮沸制盐,而两者的差别在于如何获得含有盐分的沙子。
入滨式
退潮的时候在海边筑起围栏,待涨潮后,海水漫入围栏,此时围栏中的沙子所含的盐浓度就会增高。
扬滨式
因为某些海边不适合筑围栏,所以就需要用人力将海水搬运、泼洒到盐田。这种方法需要大量人力,因此在现有的各种制盐技法中,扬滨式几乎是效率最低的一种。
由于停留在盐田村的时间有限,拍摄小队只记录下了制盐工序的部分环节。而下面的文字将为大家全面介绍这种已有五百年历史的传统制盐技法。
1
搬运海水
人们称呼登谷良一为“滨士”,也就是说他是这里滨式制盐的负责人。
制盐工作从早上五点开始,盐田匠首先用“换桶”(搬运海水的木桶,一桶容量约为36升)把仁江海岸的海水搬运到陆地上,放在“引桶”(盛海水的木桶,直径1.5-2米,深0.5米)中。
2
洒海水
在“引桶”中装好足够的海水后,就可以开始向盐田洒海水了。
用来洒海水的木桶被称为“打桶”,容量在36升左右,呈炮弹型,以便让海水更均匀地洒在盐田上。
一个盐田的面积大约165平方米,匠人大约需要40分钟,把600升海水均匀洒入。
3
晒沙子
用工具在沙上划出斜纹,使沙子以更大面积接触阳光,加速水分蒸发。
以上工序要在早上六点前全部结束,之后用八小时太阳照射来把沙子晒干。
4
收集盐水
晒干的盐沙被集中在盐田中央,然后用工具放入“垂舟”(木质箱子)。往“垂舟”里倒入海水,将附着在沙子上的盐结晶冲刷到“垂舟”下部的池子里,形成盐水。
5
分解“垂舟”
收集完盐水后,将“垂舟”中的沙子均匀地放回盐田,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6
釜屋熬制
熬制盐的工序在釜屋进行。
盐水倒入容量约为600升的平锅中,六小时后煮到浓度24%左右,用竹炭、黑炭、沙堆成层的木桶过滤。
冷却一天后,重新倒入锅中煮十六小时左右,形成软球程度的盐山浮在表面。之后,根据盐山形状的变化来选择点火时机,烧火20-30分钟,除去余热后停止焚烧。
火的情况、对余热的预测以及从盐的形状变化来把握点火时机,这些因素对盐的味道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7
筛选
把制成的盐从锅里拿出来,送入釜屋旁边的筛选场,充分去除苦味后进行包装。
通过扬滨式制盐法,600升的海水大概可以得到120公斤的盐,这种盐咸度低,并且含有丰富的海味和回甘。
傍海而生,对盐田匠和海女妈妈来说,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是他们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手段,效率低的背面是不过多索取,所得即所需,朴实至美。
另一方面,也许这些历史悠久的技艺早已被现代科技远远甩下,但它们所体现的古老智慧和顽强韧力理应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永久地传承下去,一如盐田匠登谷良一时刻将传承的责任担在肩头。
而当我们抛去所有高远的意义之说,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以这些职业为生的个人身上,今时今日,这些职业不仅依旧为他们带来生存所需的物质,也让他们得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快乐、在重新焕发生机的乡村里向更多人传播快乐——还有什么是比由衷地说一句“活着真好啊”更珍贵的呢?
https://mp.weixin.qq.com/s/Y6EafiWA9LgjM5luI0DU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