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文/王耀庆
因为焦元溥的灵感,我演出了他策划的交响乐剧《培尔·金特》。2019年夏天,藉由这部作品跟上海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我结识了张洁敏指挥。又因为对歌剧的好奇,张指玉成了声乐家沈洋接受了我的访问,古典音乐像是一跟红线,在我生命中串联出各种奇妙的缘分。
沈洋是天津人,幽默健谈,也是歌剧届的“神童”,我们几乎是一见如故。事实上在拍摄这一集之前,我一直是“在路上”的状态,从六月到九月,几乎没有休息日,以至于当我寻着歌声走进拍摄场地时,竟然有些恍如隔世,完全没有“工作”的意识。
听沈洋讲话、唱歌,是一种享受。
在此提醒大家,在观看这一集时,请全程佩戴耳机。沈洋的歌声,加上焦元溥的灵魂配乐,这一集,我把它称为“音乐盛宴”。
为《职人访谈录》配乐了整一季的焦元溥,这次终于遇到了他最拿手的人物题材。他特别挑选了与沈洋职业相呼应的歌剧作品作为本集的配乐。片首小提琴演奏家Gil Shaham演奏的罗西尼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片段,铺排出了热烈的开场,结尾又用Boston Pops Orchestra演奏的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著名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作为终曲,胜过千言万语。
所以这一集不是“二人谈”,而是我与两位古典音乐家的“三人行”。
职人访谈录丨王耀庆×沈洋
阅读时间
在岁月的路上
文/徐砚美
Nocturne No.2 in E flat, Op.9 No.2 - Kun Woo Paik 来自老爷的签名式生活
近年来二十、三十、四十这三个年龄段不管在任何领域,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去年火红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讨论的是三十开外的女性,在职场、家庭、感情与友情之间的际遇与抉择。其实,这反映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年龄的一种“里程碑”的思想: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一路规划下去,好似人的一生岁月,都已经稳稳当当地有了一个目标。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科技文明进步,现代人比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复杂了太多太多,当时的汗牛充栋,比不上我们掌上的一支智能手机,当时的孩童小时候玩的是木马,是泥巴球,我们现在的小孩,一来已经是平板计算机。别说是春秋战国了,所谓00后的世代,打从一开始对于“玩”的“选择”,就已经比90后、80后要多得多。时间,在这样的外在条件下,还能做到十五岁,就已经立志向学吗?再加上人口爆发性的增长,职场的竞争也随着商业社会的进步逐步增强,三十岁,真的能够“立”的稳吗?更难的是,到了四十岁,不过是而立之后的十年,真的就能对人生不再迷惘?不再有疑惑吗?
不同的时空背景,带给每一个世代的人不同的际遇,在今天,中国人谈起这套源自于论语中的人生里程碑思想,大多不是在谈一种精神状态,而是在谈──成家、立业以及经济能力。可是,倘若真的要有这样的一个里程碑,我们要看的难道不应该是人的兴趣、志向以及前进的意志与动力吗?
《职人访谈录》这一季的主题,叫做“在路上”。这一集的嘉宾是一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老师。他出生于1984年,以声乐家的平均职业年龄来看,非常符合“在路上”的主题。因为他既不是初出茅庐,早在2006年他便已经录制了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并且是世界上首部华人版本,2007年,他在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金奖,还曾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最年轻的华人歌唱家,演出过莫扎特的歌剧《唐‧乔瓦尼》……这些纪录,洋洋洒洒一长串,从神童、到天才,许多头衔前,都冠上了一个“最年轻的……”但是,十数年过去,已经在声乐界有一席之位的沈洋,在影片的访谈中,耀庆向他问了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你可以唱多久?
沈洋的回答是:也许这个做不了也不是一个坏事,因为这是你做另外一件事的开端,所以说我觉得人生永远是求变,其实也就是在一夜之间,一刹那之间变化的,所以说要积极地面对任何的变化,这才是相对来说正确的态度吧。
这段在饭席间看似轻松的对谈,对我而言蕴含了一种非常现代的精神,不同于传统的把一条路给走透了,现代的艺术家所追求的极致,是把每一个当下都刻画成永恒的能力,所谓的“求变”,并不是三心二意,而是在任何际遇中,都能找到一种源自于自我清楚认知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爱做的、想做的,什么是自己需要做的、必要去做的,乃至即使不是在一种艺术类别中,生活,仍旧能被艺术家“活”成了艺术。
艺术,从来不是一种样子,而是一种活法。
在路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精神,它代表的不是那种“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里程碑思想,它是将人生看作长河,聚焦的,不是河里的石头,而是河的流向,更深一层的是“水”的流向。河的流向是有形的,从滥觞到大海,但是,水的流向,却是永恒的“在路上”。
每一滴水,都有自己形体的独特性,当艺术家保有这样的精神,就不是成就与奖项成为他人生的脚注,而是他,成为岁月的脚注。
或许,当人这样活着时,想的就不是下一步,而是每一步。
【作者简介】徐砚美
台湾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学士班、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班毕业。文字工作者,编剧,影/剧评人,与非常林奕华合作舞台剧《聊斋》《红楼梦》《心之侦探》《机场无真爱》,担任文本创作。著有《Who's Afraid of 林奕华-在剧场与禁忌玩游戏》一书。
他们的一天
听一场音乐会
初进拍摄场地,耀庆躲在门后“偷听”沈洋练声,当时演唱的曲目是《教我如何不想她》。
被沈洋的声音惊艳,耀庆秒变乐迷,海狗式鼓掌!
上一节声乐课
“音乐会”后,耀庆说他也希望自己能有“共振”,于是沈洋现场传授发声技巧。
玩high了的两个人,把台阶变舞台,“小剧场”立刻开演~
吃一顿牛排餐
中午,沈洋带耀庆去了他在北京常吃的一家西餐厅:沃夫冈牛排馆 Wolfgang's Steakhouse
沈洋说,因为在美国上学和生活工作的经历,让他对牛排有特别的喜爱,天天吃都吃不腻。
拍一本摄影集
酒足饭饱,溜达在北京的老胡同里,下午阳光很好,沈洋带着自己的宝贝相机教耀庆拍照。
沈洋镜头下的王耀庆
王耀庆镜头下的沈洋
这是他们的一天,相逢,恨晚。
往期内容(点击文字观看)
《培尔·金特》概念片:浪子篇&诱惑篇
《培尔·金特》概念片:浮华篇&母亲篇
《培尔·金特》概念片:迷途篇&爱情篇
《培尔·金特》概念片:幕后花絮
海岛日记:预告篇 丨 海岛日记 1:高松港篇
海岛日记2:直岛 & 丰岛篇
海岛日记3:男木岛篇 丨 海岛日记4:小豆岛篇
职人访谈录:林怀民 丨 职人访谈录:林奕华
职人访谈录:陈建骐 丨 职人访谈录:张立群
职人访谈录:李士龙 丨 职人访谈录:钟泽明
职人访谈录:北川富朗 丨 职人访谈录:田岛征三
职人访谈录:顾 莹 丨 职人访谈录:焦元溥
职人访谈录:登谷良一 & 番匠左津纪
职人访谈录:代官山1 丨 职人访谈录:代官山2
职人访谈录:年终特辑 丨 职人访谈录:演员的秘密
美食:卤煮丨美食:鲳鱼米粉 丨 美食:麻神火锅
美食:街头小吃丨美食:环记麻油鸡丨美食:再兴烧腊饭
美食:好酒好蔡 丨 美食:ISM主义甜时
美食:甘牌烧鹅 丨 美食:三分俗气 丨 美食:古巴那
新书《耀庆职人访谈录》丨 交响乐剧《培尔·金特》
舞台《聊斋》丨 朗诵《声音的力量》丨《致普希金》
《聊斋》讲座全纪录 丨 2018方丈记 丨 代官山放映会
《悦食》专访 丨《北京日报》专访 丨《周末画报》专访
《ICON-F时尚画报》专访 丨《大小舞台之间》专访
2020《时尚先生》专访